你好,我是郑澍璋,微匠科技的CEO,匠邦品牌的创始人。
翻看了下自己的朋友圈,已经有四年没有动笔写过文章了。
这几年几乎压上了自己全部的时间,all in在创业这件事情上面,有很多的体会、感悟,经验来不及总结和思考。
回顾过去近十年的互联网创业经历,以及参与到各行各业从0到1做互联网产品的经验,我觉得是时候从繁忙的事务中抽身出来,跟一同创业的朋友们,聊一聊创业和互联网相关的这些事情。
这篇文章先从我自身创业这10年的转型之路展开,希望对创业的同路人能够产生一些共鸣和有价值的思考。共勉!
2.1 发现兴趣
2007年,高中学校门口摆书摊无意间发现的那本《电脑爱好者》杂志,打开了我人生的第一扇窗口。
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可以通宵看完一本电脑杂志,可以在一周内拿坏掉的键盘靠意念盲打,迅速自学了五笔并且打字快得飞起,可以在嘈杂的网吧中静下心来学习研究各种电脑技术。
『那个年代特别流行的《电脑爱好者》杂志』
高二有了自己的了第一台电脑后,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从其他地方下载各种的病毒在电脑里面乱跑,重装了一遍又一遍电脑。“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我从自身的经历中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靠着对电脑狂热的兴趣驱动,大学报读了软件技术专业,毕业后也如愿成为别人眼中的“技术大牛”。
大学和毕业工作的那几年,几乎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上,能充分感知到自己每一天都在快速地进步和成长,一种累并极度充实的感觉。学习工作的道路一路通畅,我也在一路狂奔。
“技术”是我进入互联网行业的一张门票,也成为我职业画像中一直引以为豪的“标签”。
2.2 职业转型
2010年,随着智能手机的风靡,市场上大量的智能APP开发人才缺失。顺应时代的洪流,我也从web编程转型到APP移动开发方向,成为国内第一批APP开发人员,吃到了移动APP开发的一波红利。
多年的技术狂热,让我很快走过了移动APP开发的这段技术成长路程,并有幸在刚工作不久的时候,就能够有机会去主导新鸿基证券APP,飞利浦智能音箱APP等一些重量级的APP项目的核心主程开发和项目管理工作。
但工作后的两年,技术的热情在衰退,我也逐渐发现到自己更多的闪光点和兴趣点。
“我的职业方向是否还有更多的可能性?怎样才能更全面地输出我的综合能力和价值?”
带着这个问题的疑惑,我开始了新的思考和探索。直到有一天,有一个同事跟我提到:
“你可以去当产品经理啊,很多产品经理也是技术开发转型过来的?”
我突然对这个方向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但又有哪个公司愿意接收一个毫无产品经验从技术转型过来的产品小白呢?
03
『刚创业时青涩的样子』
3.1 首次创业
2013年,正当我摸索着怎么转型去做产品经理的时候,刚好有个好友离职不久正在鼓捣一个淘客导购的APP项目。
第一天我们碰了做产品APP的想法,便一拍即合,我也是第一次萌发了创业的念头,觉得可以通过创业研发APP产品这个跳板,去完成我心中转型产品经理的想法。在当天电话沟通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后,第二天便向公司提交了离职的申请。那是一个让很多同事都特别惊讶的决定,放弃一份薪资和发展空间还不错的工作,转方向去做一个完全没有任何胜算和把握的事情,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挺不靠谱的决定,但我非常清楚我要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于是,怀揣着转型产品经理的职业规划,误打误撞便开启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
3.2 研发产品
那时淘宝客很火,蘑菇街,美丽说等产品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也想做一个淘宝导购的电商APP产品去推广。但开发产品两个月后,就遇到了淘宝客的接口升到了很高的门槛,因为资质问题直接把我们产品方向堵死了,产品半路夭折。
『第一个导购APP产品的原型稿』
后面又鼓捣了一个很小众的模拟定位的工具类APP产品,花两周时间开发完就丢到几个应用市场上架就没去管了,只是纯粹把这个小工具用来练练手,没怎么关注。2年后上去看了一下统计的注册用户,居然有10几万用户了,让人感觉很不可思议,可见当时开发APP的市场红利有多大。
3.3 接外包
创业起步的时候,为了节省成本,两个合伙人都在各自住的地方上班。我那时是在广州居住的城中村出租屋用台式电脑工作,刚好是在炎热的6月,因线路老化问题,一天经常会突发停1~3次电,经常打了1,2个小时的代码碰到临时停电就全泡汤了,然后眼巴巴等下一次的来电,特别让人恼火。那段时间在出租房里上班了一个月,第一次体会到了创业者的孤独和艰难。
『首次创业所在的出租屋』
后面经朋友介绍接到了第一个外包项目,我们想着可能会开始有些收入了,所以在7月1号的时候,才决定正式成立工作室运营,并跟另外一个创业团队合租了一间办公室。不过让人遗憾的是,我们的第一个外包项目开发完公司没收到一分钱就联系不到甲方了,白忙活了一个月。但也特别感谢这个人的出现,才加速推进了我们创业的进程。
理想有多么美好,现实就会有多么骨感。产品方向受阻,外包项目被骗,这是我们创业的开端,可能也是大部分创业者遇到过的真实写照。
为了团队能生存下来,我们暂时放弃了开发产品的想法,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接外包这个事情上面。那段时间,接项目这个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难了,基本有长达半年的时候属于颗粒无收的状态,好在几个合伙人都是股东,基本只拿着最低的2千5的薪资维持个人的基本开销。
当时家里刚建了房子,我是负债创业。为了节省开支,经常中午跑到临近的学校饭堂吃几块钱的午餐,晚饭就到市场买一点肉菜炖成一锅粥跟舍友分摊解决晚饭,一个月2千五的薪资经常还能纯剩下1千多拿来还外债。“一家吃饱,全家不饿”,是那个时候创业维艰条件下的“幸福时光”。
3.4 营销突破
决定创业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因素,往往都不在于创始团队既有的核心优势和专业能力上面,而在于团队基因的短板上。
营销推广是一开始一直制约着我们的短板。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13年国庆的时候,刚好创业也没心思去做其他事情,就利用国庆假期的时间,在知乎上写下了我对APP开发相关问题的一些回答,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这个是一种非常好的营销获客的方式,只是纯粹发表自己的专业观点而已。没想到这个不经意的举措,成为了我们公司接下来好多年的获客核心渠道和来源。
当时写了一小段时间的文章,就已经在知乎的APP开发这个版块下面成为热度最高的作者了。另外,当时也尝试过一周在今日头条上面写文章,结果有一篇文章爆了,一周内就增加了500多个公众号粉丝,60多个精准的微信B端客户。在知乎,公众号和今日头条上面做软文营销,我们在APP开发这个领域都是属于最早的那一批人,有大量的流量红利,可惜我们并没有意味到这种巨大的机会并持续投入精力把这种优势和流量放大,而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具体的项目上面。
现在回想起来有点后知后觉,假设当时能够花更多的精力放在写文章和营销这个事情上面,并运营好自己的私域流量的话,应该公司在那个时间段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发展。遗憾的是我们当时的后端承接和交付能力实在是太有限了,经常出现的状况就是,公司没项目了我就去做营销,然后流量进来转化后一下子就被订单撑死,然后又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项目管理和交付上面去,过了几个月,项目消耗完了又缺订单了,又出来做营销推广,如此反复,恶意循环。
我觉得这也是大部分创业者的常态,在创业大量繁忙的事务当中,创始人应该学会合理的分配时间,聚焦核心问题,跳脱自己的专业范畴,在一些专业领域上面,找到可以托付的负责人,把工作安排交付出去,避免消耗大量的时间在重复的事情上面,对于公司的发展就显得尤其重要。
『办公室环境』
3.5 迎来小风口
在那个有个idea就能融资的全民创业年代,一堆移动互联网APP项目横空出世,大量的APP项目嗷嗷等待开发,APP开发技术外包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一个小风口。
作为初入创业圈的技术宅团队,我们碰上了一个好时代,但却无力承接住这一波时代的红利。但幸运的是,也在这个时代的洪流中,抓住了属于我们的小确幸。从初出创业茅庐的产品夭折,到转到外包方向苦苦支撑着团队的基本生存,再到团队终于逐步成型,能够有能力去承接和交付一个又一个的移动互联网APP项目,公司团队也逐步发展壮大。
最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是,打造了一个特别有家的温度的团队和独具特色的小而美的公司文化,在人流涌动极快的外包行业,我们从几个人的团队,发展到20号多个人,做到了近三年的零离职率,是一个特别不可思议的事情。
『公司团建合照』
3.6 成功小结
回顾第一次创业的小成,除了团队自身的努力以外,我觉得更多的是撞上了互联网风口的好运气。
但运气就注定了会伴随着随机性和阶段性。从APP开发的大热到小程序生态的崛起,从全民创业的互联网+狂热到遭遇裁员不断的互联网下半场,从消费互联网时代到产业互联网的过渡,我们也跟随互联网行业的波动和周期经历着阵痛和动荡。
2016年上半年,公司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业绩也上了一个台阶,但内心那份做产品的躁动,却在与日俱增。
4.1 发现机会
当时,我们是国内第一个开发微商系统的软件公司,微商行业刚刚兴起,行业乱象丛生,价格体系混乱,代理窜货,虚假宣传,财务不规范,订单管理混乱,商品难以溯源等诸多问题,急需要一个数字化管理体系对行业进行一次全新的数字化升级和改造。
2015年,在微商全面爆发的元年,我们便与微商的鼻祖企业思埠集团合作,在历经一年多的持续迭代试错,1.0的项目失败后,终于在2016年上半年上线2.0的系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思埠微商“APP 的上线,对整个微商行业的推动和规范化运营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导了整个微商行业从野蛮生长,无序扩张进入到了一个正规化,数字化运营的良性方向上,并解决了乱价,窜货,溯源等行业的诸多痛点问题。
这是我第一次深度参与到一个新兴的行业,跟着行业头部企业制订行业规则,通过移动互联网产品对产业进行数字化赋能的全过程。我目睹了一个行业从无序发展进入生存困境,再到经过数字化的产业升级后,对整个行业所产生的巨大推进和积极影响。
这一次经历也影响了我后续要做产业互联网数字化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这一个标杆的成功案例,我发现这是一个不错的产品机会,微商和社交电商行业刚刚兴起,这个行业有大量的数字化改造的机会,是否可以去研发一个针对微商和社交电商的Sass系统,帮助这个行业解决一些令人诟病的问题呢?
我开始思索这个问题。但仅仅只是从产品和技术的表象去研发这个产品是远远不够的,我需要参与到一个具体的项目当中,去了解这个行业和项目运营过程发生了什么,才能更深刻理解这个行业的痛点和痒点。机缘巧合之下,刚好遇到了一个想从零启盘做一个微商系统的试点项目,我觉得是时候再一次跳出舒适区,去做一些新的尝试了。
4.2 二次创业
这个想法,也成为了我人生的另外一个转折点。当时对于微商这个行业,普遍很多人是难以接受的。当我提出要去试水微商系统这样的产品项目的时候,其他股东并不支持,但我已经下了比较大的决心。在经过了股东会议的一致商讨,大家觉得应该专心一意投入去做一件事情才能做好,所以我也顺应公司的股东会决定,逐步退出了第一家公司,专注投入到第二次的创业当中。
2016年7月,我离开了第一家创办的公司,并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投身到了新的产品创业项目中去。但现实比想象要残酷得多,微商这个行业的水也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得多。
几个合伙人,带着其他创业方向的小有成就盲目自信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且基因极不匹配的行业,一开始步子就迈得太大,一上来就开始整合供应商资源,起了一个全新的日用品牌,并自研开发整套供应链和分销系统,这其实已经远远超出在当时这个创始团队的能力范畴。加上微商那个时候重营销,重招商的商业模式,对于初心想做好产品,克制营销的天真想法,存在着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致命的心理障碍。
为了产品能够更好招商,公司一起步便租了广州塔旁边的超甲级写字楼,并积压了大量的商品库存起盘项目。
『公司当时租的写字楼-富力盈凯』
印象中最深刻的记忆,是每天坐在CBD超甲级写字楼的独立办公室,望着窗外广州塔旁边的人流涌动,看着每个月低得可怜的个位数销售业绩。这种强烈的反差,让我产生了极大的焦虑情绪,二次创业的整个过程,都在惶恐与迷茫中挣扎。
短短半年时间,项目便亏空了一大笔钱草草收场,最后以狼狈和惨痛的失败收场。这场创业的的脚本像是被一早就写好的剧本,结局的惨败是不可避免的。
4.3 失败总结
这是我创业过程中最黑暗的一段经历,我体验到了创业从成功的小高峰到跌落低谷的惆怅,也在这段时间感受到了创业起伏的人情冷暖,这是我人生中不想回忆但却又是弥足珍贵的一段经历。
复盘第二次创业的失败,有一些惨痛的经验教训可以分享一下:
1 做一个消费品牌非常非常烧钱,没有强大的硬实力,不要轻易去碰;
2 隔行如隔山,对自己未知的专业领域要保持敬畏之心,不要因为历史所取得的一些小成就而盲目自信;
3 永远不要尝试去做跟自己性格或价值观互斥的事情。心之所向,心之所好,才能真正把一件事情做好;
4 有很多业务方向,不是靠坚持和努力就能克服的,方向和定位错了,再多的努力和尝试都是徒劳,越早认清现实,及时止损才是最重要的,不要盲目坚持;
5 基因和性格,往往就决定了一个人,一家公司能做哪些事情,不能碰哪些事情,这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基因,了解定位清楚自己和团队的基因和性格优势非常非常重要;
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数。虽然二次创业以惨痛的失败收尾,但也让我获得了通往人生下一个关口的重要指示,并对自己的局限性和定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特别庆幸,在我还没有太多负担的时候,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让开始有点要自满的心态回归到平和,让后续的每一步试错和冒险,都更加慎重有计划。感谢这一段经历。
小有成就时,学会以悲观平和的心态面对;遇到挫折失败时,以乐观的心态复盘和总结,继续上路前行。这是每一个创业者的必修课。
未完待续。。。,